简体中文
English
首页
影视项目
最佳现场
最新动态
公司简介
公司荣誉
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故事引擎中心:
故事引擎中心:
心理悬疑
|
科幻战争
|
浪漫爱情
|
动作冒险
心理悬疑
|
科幻战争
|
浪漫爱情
|
动作冒险
当前位置:
首页
∷
最新动态
∷
电影《蚀》导演郑大圣:我为什么拍摄文学经典
电影《蚀》导演郑大圣:我为什么拍摄文学经典
来源:
光明网
|
作者:
pmo10f137
|
发布时间:
2016-09-26
|
3385
次浏览
|
分享到:
对郑大圣来说,经典文学会穿透它描写的年代和作家书写的年代,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所在。谈到现在重读莎士比亚,他常会“掩卷太息”,而遨游在狄更斯的世界中,世界观又会有不断的“重构和创新”。经典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演绎,从而得到持续启发和重新出发的可能性。
“英国人拍狄更斯,法国人拍雨果,《战争与和平》不断地被拍摄,而且是跨国家、跨语种的拍摄。华人导演李安可以拍摄简·奥斯汀的《理智与情感》,如果有一天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请非华语的导演来演绎,文学遗产就真的活了。”
谈到文学,郑大圣不时地停顿下来,像是出神,又似在思考。对于经典,他保持着敬畏的态度,这同许多文化人无二。但同时他了解,经典需要和读者彼此滋润,而非高坐神坛。尤其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全民阅读的氛围淡薄,更须以新的形式来承载经典的意义。相比于让作品“一鸣惊人”,他更期望正常的、周期性的创作、再创作和鉴赏。唯有不同的风格、创意、演绎方式持续不断地出现,那才“正常”。
当被问及改编作品是否会感受到来自经典的压力,郑大圣笑了笑说:“常改常新才是活的,活着的才是经典。”他记得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说过,文学经典有很多种改法,既有忠实于原作的“改编”,也有创造性的自由“改写”。而后者的意义在于,这可能是对经典文本的一次激活,甚至是挽救。
采访最后,他提及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永恒之问:“我们为什么阅读经典?”在卡尔维诺笔下,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,它“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”,它“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”。郑大圣觉得,文学遗产电影的意义和答案,最终只能由每个人亲自去寻出。
<
1
2
>
查看全文 »
上一篇:
导演郑大圣新片《村戏......
下一篇:
无
地址/Add:
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路181号安德鲁斯庄园西区259-105
大有天工官方微博>
邮箱/E-mail:
dytg6988@126.com
大有天工(北京)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大有天工公众号>
电话/Tel:
010-587074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