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体中文
English
首页
影视项目
最佳现场
最新动态
公司简介
公司荣誉
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故事引擎中心:
故事引擎中心:
心理悬疑
|
科幻战争
|
浪漫爱情
|
动作冒险
心理悬疑
|
科幻战争
|
浪漫爱情
|
动作冒险
当前位置:
首页
∷
最新动态
∷
电影《蚀》导演郑大圣:我为什么拍摄文学经典
电影《蚀》导演郑大圣:我为什么拍摄文学经典
来源:
光明网
|
作者:
pmo10f137
|
发布时间:
2016-09-26
|
3383
次浏览
|
分享到:
在茅盾诞辰120周年之际,导演郑大圣这个名字在业界小小“火”了一把。前段时间,由他执导的由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《蚀》五部曲在上海文联的文艺会堂完整放映,带给文学与电影爱好者不小的惊艳。有人说这是“今年最好的国产片”,但同时也有声音直指,这样的影片“进院线太难”。究竟是怎样的电影,会让观众产生如此不同寻常的反应?
“他们把我的片子叫作‘文学遗产电影’。”在一家僻静的咖啡馆见到郑大圣时,他穿着黑色T恤,运动中裤,看似轻松活泼的外形,却掩不住一身书卷气。“文学遗产电影的概念是石川老师提出来的。其实中国早就有这种类型的电影,国外就更多了。然而最近几年,它们在国内几乎绝迹,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。”
在郑大圣眼里,用电影的形式改编文学名著,是一件促成全民阅读的基础工作,而基础的工作倘若没有人做“是很可怕的”。当然,好的意愿想要付诸实践同样需要好的机缘。对郑大圣而言,这一机缘便是作家出版社的“文学电影”计划。
“作家出版社大概是想效仿BBC,把握有版权的大量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像,让经典一代代接续。”郑大圣说,当时作家出版社找到他,他欣然应允,先是拍了两部根据天津本地作家的小说改编的电影《天津闲人》和《危城》,后来接拍茅盾的《蚀》。恰好这时央视请郑大圣试验“4K超清”技术的制作,他寻思着能够“一箭双雕”,于是便有了这5部不同凡响的文学遗产电影。
然而,电影改编文学经典并非易事,郑大圣对此也了然于心。“对我而言,好的小说,好的人物,一切都呈现、归结在语言好,阅读的时候能感受纯粹的语言快感。但电影的介质不同,必须经过再叙述、再建构。这个重新架构的过程,小说帮不了你,只能自己形成,最终你必须让读者感受到,一切还是来自原著的‘核’。”
以《蚀》为例。茅盾的《蚀》三部曲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结构好的小说,而是在报刊上连载的畅销作品,换句话说,也就是当时的“青春小说”。而那时的茅盾也是“小鲜肉”的年纪,《蚀》正是其处女作。“人物在三部曲中有同名异质,也有异名同体,相互之间彼此折射。在改编时,为了让其符合电影叙事,就必须对人物进行排列组合、加减乘除。而且在反复精读原著时我们发现,90年前年轻人的情状和心态,现在读来一点不陌生——‘幻灭’‘动摇’‘追求’,这三个词既是原著的‘核’,也拥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。”
<
1
2
>
查看全文 »
上一篇:
导演郑大圣新片《村戏......
下一篇:
无
地址/Add:
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路181号安德鲁斯庄园西区259-105
大有天工官方微博>
邮箱/E-mail:
dytg6988@126.com
大有天工(北京)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大有天工公众号>
电话/Tel:
010-58707433
返回顶部